第四届全国高校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奖名单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12-27浏览次数:1660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永利3044noc承办的“领航计划”系列活动之“绽放抗疫青春·决胜全面小康”——第四届全国高校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已完成全部评审环节,现公布评审结果如下:


清华大学选送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等12件作品获一等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选送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经典篇章<论持久战>》等18件作品获二等奖;

北京农学院选送的《中国特色脱贫事业》等30件作品获三等奖;

天津中医药大学选送的《大山深处的回响》等40件作品获优秀奖。


向以上各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和同学们表示祝贺!对永利官网承办赛事表示感谢!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第四届全国高校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12个,排名不分先后)

选送高校

题目

员工负责人

清华大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车宗凯

中国人民大学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薛思齐

永利官网

贡献世界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邵晓晨

永利官网

在大战中发挥领导优势,在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高亚倩

东北师范大学

以奉献绽放青春光芒

方宁

吉林化工学院

绽放抗疫青春 成就出彩人生

张鹤耀

华东师范大学

激流勇进的中国青年

吴文君

南京大学

五星红旗与人民战“疫”

顾阅微

武汉大学

弘扬抗疫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

胡晓婷

武汉大学

中国抗疫诠释人民创造历史

雷欣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西部深圳”共赴幸福小康

喀斯木江·阿布都热西提

兰州大学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从“八步沙”生态治理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陆春霖


二等奖(18个,排名不分先后)

选送高校

题目

员工负责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经典篇章《论持久战》

任建英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青年看战“疫”中国,从“四个对比”读懂“四个自信”

王忱

辽宁大学

镌刻在校匾上的信仰基因

纪佳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

乘风破浪战疫情,同舟共济展精神

黎敏

复旦大学

百年追梦奔小康

石璞

同济大学

上海北站:见证中共党史上伟大的一幕

刘子君

集美大学

百载如一,远行同梦——中国梦实现的海外侨胞力量

王婧臻

福建师范大学

念念不忘的下乡的味道——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特点及基本经验

杨可意

青岛大学

异地共证家乡美,遥隔千里话小康

张文惠

长沙师范学院

红色引领开慧村 全面建成小康路

侯伊凡

湖南农业大学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彰显人民至上

王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以“食”为本,筑牢全面小康的基石

廖璇

中山大学

人民群众在抗疫中的作用

黄海琛

海南大学

在战疫中书写担当 在奋斗中追逐理想

李娇

重庆大学

三场硬仗显力量 乘风破浪看我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

张礼琼

西南医科大学

绝知此事要躬行——立志高远,勇担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

李靖

西南石油大学

人民至上,决胜小康

王晶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的红色基因——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学院

李珈锐


三等奖(30个,排名不分先后)

选送高校

题目

员工负责人

北京农学院

中国特色脱贫事业

杨启鹤

中国政法大学

以人民为中心 为抗疫注信心

王欣茹

天津师范大学

脱贫有“度”,小康有“路”

吴倩钰

天津理工大学

抗疫大考,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包雨遥

大连理工大学

守初心、担使命,凝心聚力助龙陵脱贫攻坚

陈姿羽

上海公安学院

体制之察——疫情防控中美对比

丁顺

扬州大学

勇担抗疫责任 绽放绚丽青春

严新玥

浙江大学

走出农村 回到农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周相良

温州医科大学

让青春闪耀在健康扶贫的征程上

林温曼

浙江理工大学

战“疫”中的青春三原色

孔泽涛

安徽大学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郭陶亮

安徽师范大学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王淑梅

安徽师范大学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胡冰

厦门大学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黄丹丹

山东大学

全面小康决胜期 齐鲁样板三间溪

陈慧玲

山东师范大学

让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魏婕璇

郑州大学

民生所在,心之所向

张乾

周口师范学院

战“疫”家书中的青春力量

靳雪梅

华南师范大学

精准扶贫彰显制度优势

胡珊

广西警察学院

毛南族整族脱贫的幸福密码

何松蔓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脱贫攻坚成就诠释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刘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翟奕瑄

海南大学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广

西南大学

学习辩证法 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徐悦

四川大学

传承华西抗疫精神,青春献礼复兴之梦

柴正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扶贫中精神密码

龚禹竹

贵州医科大学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李和蓉

贵州大学

忆百年中国、扬民族精魄

许新塬

昆明医科大学

弘扬抗疫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龚富宏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助力脱贫攻坚战

景荣荣


优秀奖(40个,排名不分先后)

选送高校

题目

员工负责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大山深处的回响

卢小芳

天津音乐学院

百年党史的前进密码 战“疫”史上的通关解码

陈晋瑶

燕山大学

在抗疫国际合作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师缔文

太原科技大学

追寻科学精神,做新时代青年

万千

呼伦贝尔学院

风雪交通线上的中共六大

王楠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绽放抗疫青春之花,做时代新人

李杨

辽宁师范大学

讲好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刘巧云

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张喆

延边大学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徐邵祎

吉林大学

党建引领脱贫路,先锋托举小康梦

杜思睿

东华大学

解密中国抗疫奇迹的密码

张荆京

江苏大学

战“疫”中彰显制度优势,经历中提升制度自信

刘舒文

南京师范大学

星之火凝聚战“疫”力量 小社区编织幸福之网

尤琪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精神引领发展,决胜小康“浙”里有我

徐卓瑶

蚌埠医学院

中国抗疫,人民中心

张世辉

福州大学

此生无悔入华夏——2020中外新冠疫情防控对比有感

徐成喆

赣南师范大学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苏区精神生生不息

冯婉婉

江西师范大学

我的“标签”我定义

于翔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国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欣宇

河南大学

让理想信念之花“疫”线

黎诗莹

河南理工大学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型人与自然关系

张文龙

武汉理工大学

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
——从党员本色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焦镜

武汉科技大学

以青春之笔,绘就出彩人生

毕雨露

湖南大学

“疫”无反顾 彰显青春力量

张滕

中南大学

抗美援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李泓锦

湘潭大学

“疫”往无前:互联网时代老员工抗疫的家国情怀

朱志飞

广西民族大学

学习黄文秀,践行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武清雅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绽放抗疫青春,争做时代新人

汤月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向上向善 知行合一  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李书琴

贵州师范大学

绽放抗疫青春花 扬帆共筑中国梦

王俪澌

云南财经大学

抗疫大考的“中国答卷”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梁艺馨

长安大学

中国梦的时代逻辑

赵诗雨

西安交通大学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邓茹菲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精神力量改天换地,薪火相传奔向未来

吕强

青海民族大学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周佳琦

宁夏大学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李梦越

新疆农业大学

中华少年强 战疫定辉煌

王婕

石河子大学

无奋斗 不青春 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苏日耶姆·尼加提

石河子大学

擦亮初心底色 扛起使命担当

夏依热·肖吾开提

塔里木大学

坚定理想信念 助力南疆发展

拉神

 

 

评审说明

第四届全国高校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评委由专家评委和员工评委构成。拟聘请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专家、各全国重点公司领导组成专家评委团;同时从第三届全国高校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获奖的8个团队中各聘请1名员工组成员工评委团。评审重点考察参赛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授课表达等主要指标,实行“三重回避”原则,即评委之间“相互回避”,第一阶段评审“同省回避”,第二阶段评审“同校回避”,以保证评审公正。

第一阶段评审118日—30日进行。将各省(市、区、兵团)和各全国重点马院推荐的作品进行分组,采取“同省回避”原则,将所有作品和评委进行分组匹配,各组内的每一作品至少由5名专家评委和1名员工评委打分,再对评委打分通过偏差值算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全部作品的最终得分。根据全部作品的最终得分排序,前30名作品进入第二阶段评审。排名第3160名的作品获得三等奖,第61100名的作品获优秀奖。

第二阶段评审124日—1210日进行。进入前30名的作品依初赛成绩的排序分成2个小组,每组15个作品。将评委根据“同校回避”原则编组,分别为作品打分,每个组参加打分的评委不少于7名专家和2名员工,同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得出小组内各作品排名。每个小组的前6名共12个作品获得一等奖,其余18个作品获得二等奖。